【傳播所】有機農業與三生和諧發展

2022-07-25

【ICS Talk】

《環境與健康傳播》

講題:有機農業與三生和諧發展

主講人:台灣綠色食品暨生態農業發展基金會顧問、前行政院農委會副主委   陳文德

日期:2022/06/02

時間:14:30~17:00

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消費者對餐桌上的珍饈美饌的要求,不再只專注於美味,更要吃得健康,有機產品也因這樣的趨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個通路。為了讓同學們對有機農業政策與消費有更深入的了解,環境與健康傳播課程邀請到台灣綠色食品暨生態農業發展基金會顧問、前行政院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與我們分享國內外有機農業的現況、挑戰與展望。

 

英國的植物學家艾伯特‧霍華爵士(Sir Albert Howard)在1940年出版《農業聖典》一書中倡導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耕種作物,改以樹葉、秸稈和糞便等天然材料製造堆肥栽培作物,因此被稱為現代有機農業之父。直至1970年代出現能源糧食危機後,農地因過度使用農藥化肥產生貧瘠現象,有機農業才逐漸到重視,並於1972年成立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簡稱#IFOAM),致力於散播有機農業的理念,並制定全球統一的有機農業標準。根據IFOAM的標準,有機農業是一種對土壤、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永續生產體系,此耕作方式遵從當地的生態節律、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循環,不依賴會帶來不利影響的資材投入。有機農業主張的四大原則包含#健康、#生態、#公平 與#關懷,期許食物健康自然,關心生態環境,也講求公平正義,關懷弱勢。

 

國內有機農業政策與法規之發展已臻至成熟,《#農產品生產驗證管理法》規定有機農產品需經有認證的第三方機構檢驗,始得使用有機標章並以有機的名義販賣。《#有機農業促進法》融合管理及輔導之精神,擴大有機農業輔導對象,使更多農民加入友善環境耕作的行列。政府近年來督導地方政府推動#有機促進區 ,並祭出承租公有或國營事業土地作有機農業使用,得享租金優惠與租期保障的優惠。根據農糧署的資料顯示,台灣有機農業與友善作物種植面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且以蔬菜的比例最高,其次為水稻。除了輔導與補貼有機農民的措施,也輔導有機的多元行銷,包含學校午餐使用有機食材入菜、鼓勵超市或賣場設置有機專櫃、在全台各地設置有機農民市集等,擴大有機農產品與消費者的接觸點,進而提升有機產品的銷量。

 

有機食品不用人工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及化學肥料,因此相對非有機產品較為衛生安全,但營養成分是否較高則有待驗證。此外,有機農業被證實可以減少能源消耗45%,而且比慣行農業減少40 %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有機農業溫室氣體碳排放盤查、排放驗證以及如何爭取商業商機,皆是待進一步思考的議題。

 

在有機產品的國際貿易方面,互相簽訂#有機同等性 約定的國家,在貿易上限於有經過驗證的農產品才可適用免驗證優待。台灣認證合格之境內外驗證機構,在其他國家或地區驗證合格之有機農產品可在我國境內販售,目前國內有四個機構已經核准在境外驗證,但尚未有國外驗證機構來台登記。

 

回應三生和諧發展的演講主題,應從維護豐富生態系統,促進生物的多樣化的#生態 層面、提供健康生活環境與健康食物並主張促進人類身心靈均衡健康的#生活 層面,與公平貿易與維護消費者的消費權益的#生產 層面,加強有機農業的功能性與必要性。

你曾購買過有機產品嗎?有機產品不只對環境友善🌏、也對我們的健康有益。讓我們繼續以行動支持有機農業吧!

*本次講座為線上演講,此圖為陳文德顧問在其他演講場合的畫面。

圖片來源:https://www.hl.gov.tw/Detail/ab7c7b4f625c490ea629229039461eae

活動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