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NYCU)於 2025 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Asia-Pacific Sustainability Action Awards)中,憑藉四項USR與永續發展行動方案,榮獲共七項獎項肯定,包括亞太永續行動獎(APSAA)銀級1項、銅級2項,以及台灣永續行動獎(TSAA)金級3項、銅級1項,展現陽明交大在健康平權、社區共融與碳中和科技等永續核心議題上的研究能量與社會影響力。
本屆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共徵集來自台灣、美國、宏都拉斯、義大利、瑞士、菲律賓等地115件行動方案,競爭激烈。陽明交大以具體實踐成果脫穎而出,持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於教育、研究與地方連結之中。
王鼎涵副教授團隊|科技讓微笑更公平
APSAA SDG3 銀級|TSAA SDG3 金級
該計畫延續本校40餘年偏鄉義診傳統,導入人工智慧口腔健康風險預測系統,結合數位共學課程,建構一套可複製、可擴散的智慧口腔健康照護模式。透過科技介入,提升社區對預防醫學與口腔照護的識能,實踐健康平權與數位共融,並針對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指標提出具體貢獻。
劉影梅教授團隊|夜空最亮的部落之星
APSAA SDG3 銅級|TSAA SDG3 金級
該計畫聚焦原鄉長照場域,以族語文化、社區參與及智慧科技為基礎,設計適切的照護工具與互動機制,包括坐姿歌舞復健、疼痛感知圖卡與智慧感測系統。團隊與地方團體密切協作,建構具文化敏感性的照護模式,回應高齡化與資源不足議題,展現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與創新實踐。
洪崧富副教授團隊|負碳、零碳–淨零排碳
APSAA SDG13 銅級|TSAA SDG13 銅級
該計畫以開發「負碳技術」為核心,涵蓋碳捕捉、轉化與再利用技術研發,目標為實現碳封存與環境中既有二氧化碳之減量,並對應能源轉型需求。該團隊長期與產業合作,亦積極導入至高等教育課程與校園實作,展現學術與工程技術結合之創新能力,具高度應用與政策推進潛力。
賴雯淑教授團隊|共融域:六燃與頭前溪
TSAA SDG11 金級
該計畫源於2018年起所推動執行的「新竹生博物館」(Hsinchu Living Museum)計劃,結合新竹六燃舊址歷史文化保存、生態修復與社區參與,打造文化與自然共融的永續城鄉實踐場域。團隊透過走讀課程、市民科學行動與跨界工作坊,串聯多方利害關係人,成功提升地方認同與公共參與度,並曾獲國內外多項USR與永續發展獎項肯定,亦獲日本媒體專文報導。
陽明交通大學永續發展暨社會責任推動辦公室林士平執行長表示,本次得獎不僅是對團隊長期努力的肯定,更體現本校「以科技回應社會需求」的核心價值。未來,陽明交大將持續整合跨領域教研資源,深化USR場域連結,並以具體行動實踐永續目標,強化大學對社會的正向影響力。
撰文:國際宣傳辦公室 賴嬿阡 / 圖片提供:永社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