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來自陽明交大護理學系針對早產兒足跟穿刺的研究,發現早產兒在足跟穿刺採血期間,如果能聽到來自母親的聲音,嬰兒的心跳頻率會比較穩定,同時外在的疼痛反應上也會比較低。這項由陽明交大與林口長庚醫院共同合作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刊登於《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
陽明交大護理學系陳紀雯教授的研究團隊將64位早產寶寶隨機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讓實驗組早產寶寶在出生後第4天接受足跟穿刺的過程中,前3分鐘就開始預先撥放媽媽錄製好的童書《小騏的黃柿子》,並控制音量在70分貝以下直到整個穿刺過程結束。實驗結果發現,播放媽媽聲音確實能讓寶寶的心跳速率與疼痛指標明顯低於控制組。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在實驗中發現,聆聽媽媽聲音的寶寶,呼吸速率較為和緩,血氧飽和度提升,母嬰連結更好。雖然這三項指標所呈現的數據未達顯著差異,但實驗組在數據上確實有較好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