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機械工程系的學生,與聯合大學組成「好討厭的感覺啊」參加第一屆台灣盃火箭競賽,他們研發的火箭「果然A夢」最終順利完成火箭返場任務,奪下大專組第一名佳績。
上個周末歷時三日的「2025台灣盃火箭競賽決賽」在屏東旭海圓滿落幕。本屆賽事吸引全台638位學生報名,共計56組隊伍角逐,經過嚴格的任務計畫書審查與多輪技術檢測後,最終僅15組隊伍脫穎而出晉級周末決賽。
本校此次共有三支隊伍參與決賽,包括大專競賽組與兩組表演展示隊伍,不僅順利完成發射任務,更以高難度技術挑戰獲得高度評價,展現頂尖實力。
「好討厭的感覺啊」團隊 挑戰無人機返場任務
本校與聯合大學的聯隊「好討厭的感覺啊」完成返場任務,表現亮眼。同時他們以富創意的火箭名稱「果然A夢」象徵堅韌與創造力。其火箭搭載可自主導航返回的無人機,挑戰極具技術門檻的「返場任務」。該隊以機械工程專長為基礎,融合飛行控制與系統整合能力,在趣味命名背後展現不容忽視的技術實力。
表演組帶來絕佳技術與示範演繹
此外,現場也有由本校太空系統工程研究所師生組成的SSTT(SS Test Two/SS to Taipingyang)團隊,以及Formosan Fox Rocketry「竹狐火箭隊」擔任表演擔當,為競賽帶來精彩的示範表演。SSTT承襲去年的SSTO(SS Test One/SS to Ocean)成果,火箭具備reefing二段式降落傘機構,可縮減開傘衝擊與降落範圍。同樣來自本校的Formosan Fox Rocketry「竹狐火箭隊」,曾兩度參與國際SA Cup,今年展示了新火箭「Hermes」的功能升級,也與中央大學合作酬載搭乘、飛行拍攝、二氧化碳脫節系統與可拆式尾翼等,並搭載TASA GPS追蹤酬載。
表演組不僅展示今年(2025年)年底TASA預計發射的探空火箭主要驗證項目之一,也向競賽學子展示明年(2026年)火箭競賽的3公里組火箭競賽技術規格,視為明年台灣盃火箭競賽的前哨站,同時也展現陽明交大在太空技術研發與教育訓練上的深厚實力。
陽明交大此次不僅以參賽者身分參與,更身兼主辦與技術驗證任務執行者角色,展現培育次世代太空人才的承諾與成果。無論是挑戰返場的無人機系統,或是搭載精密酬載與回收技術的展示火箭,都為台灣航太領域點燃更多想像與可能。
此次競賽全數隊伍皆採用主辦單位提供的標準化固態燃料推進系統(總衝量4700N·s、最大推力200kg、燃燒時間3.1秒),火箭升空高度約為一公里,降落後需漂浮於海面並記錄完整飛行數據。各隊須自行設計並整合結構、航電與回收機構,打造不超過28.5公斤的探空火箭,結合安全性、創意與系統整合,是全方位的太空工程實戰挑戰。
好討厭的感覺啊團隊成員名單:
徐睿承(指導員,前瞻火箭中心ARRC研究助理)
張詠翔(隊長,機械系)
薛博升(副隊長,機械系)
陳柏諺(機械系)
王祈淳(機械系)
藍翰廷(機械系)
池祥裕(機械系)
吳韶恩(機械系)
許秉凱(機械系)
仙洞田藍(機械系)
方宣懿(機械系)
張民彥(工工系)
賴駿榮(土木系)
曾子昕(醫工系)
蔡峻瑋(聯合-機械系)
撰文:本校公關組
圖片提供:「好討厭的感覺啊」團隊
本文來源:本校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