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驗中感受永續,和社教中心一起拉近與海洋的距離

2023-08-24

為推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111-1 學期開始 SDGs 議題系列活動成為博雅書苑社教中心的全校性活動項目之一。111-1 學期聚焦社會角落,以「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為主軸舉辦演講、街遊、工作坊三場活動;111-2 學期則放眼自然環境,以「生活在島上:我們與海的距離」為主題舉辦兩場講座、兩場踏查及一場工作坊,五場系列活動共計吸引 341 人次報名參與。

以「多元連結,體驗學習」為精神,社教中心期待透過多元形式的活動,吸引不同偏好的學生參與,並透過累積日常生活難以觸及的經驗,產生對永續議題的興趣。兩場講座活動分別從微觀與宏觀的角度切入海洋議題,三月份邀請到《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以「『偽』真人圖書館:兩種魚販三種生活」為主題,分享作為魚販的他對海洋永續的觀察、永續海鮮消費的訣竅,更期待學生們對海洋從業人員有更多理解與尊重,從認識海鮮開始,使台灣成為真正具有「海洋文化」的國家。在活動回饋中,同學們特別感興趣的是許多實用知識,如:選魚、抓魚、吃魚的技巧,也受到講者人生面臨挑戰與選擇的歷程啟發,同時更對魚販生活有所改觀,有同學說:「家住基隆的我,雖然愛吃海鮮且買海鮮還算方便,但對於魚販文化可說是一竅不通,感謝這堂課讓我們對於魚市場有更進一步認識以及體認到海洋資源保育的重要性。」不難發現,即使生長環境與海洋的「距離」並不遙遠,要與海洋建立深厚的關係仍需額外的際遇。

2023/3/28 『偽』真人圖書館:兩種魚販三種生活:林楷倫先生演講中

五月份則邀請到「臺灣里海環境教育及典範場域建構計畫」主持人蕭堯仁教授,以「里海行動:漁村創生如何幫助海洋永續?」為題,由人口與城鄉發展數據切入,宏觀剖析台灣漁村發展困境,接著引入「森川里海」的概念,提倡「里海行動」企圖達到生產、生活、生態三者平衡的精神,並介紹目前施行里海計畫個案的階段成果與困境,期待能帶給同學們有別於傳統海洋保育區之外的,結合經濟學與生態學的另一種永續議題的思考方式。活動回饋中,有同學表示這是他第一次有機會了解台灣漁村發展的狀況,有同學則體認到「原來里海的實現需要有人類的福祉才能持續下去,不然當地人很難配合。而且以前以為保護區就是萬能的解,卻沒想到管理是很大的問題。」對地方創生有先備概念的人也從紮實的案例解說中反思「原本以為地方創生就已經是幫助漁村復甦很好的辦法,沒想到竟然也有例子是因為利益分配而造成居民的衝突問題,不得不停辦活動,讓我非常意外。」參與者的背景多元,卻能嘗試進入講座的脈絡,去正視真實世界永續議題的複雜性進行思考,十分難得。

以里海創生為指引,系列活動分別於五月及六月帶領學生前往新北市貢寮區的卯澳及馬崗漁村,以及新北市金山區及萬里區的海域,體驗當地的海洋傳統活動。五月份的活動主題為「極東里海:馬崗漁村海女體驗一日遊」,藉由走讀卯澳及馬崗兩個相鄰的漁村,帶領學生觀察自然環境的差異如何造就兩村現今各自的發展境遇,參觀反映當地自然文化特色的「石頭屋」、與海女阿媽學習穿草鞋、踏上潮間帶認識藻類與貝類,也深入馬崗漁村與海岸開發的拆遷議題。活動回饋中,大家都對與海女阿媽一起穿草鞋在潮間帶認識生物的體驗一致好評,有同學說:「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穿著草鞋走在潮間帶的時候,感覺自己很接近這片海洋,而且還看到很多稀有生物,讓我覺得很新奇。」有同學說:「由一個純觀光客,試著去認識、了解馬崗聚落的一些特色、感受在地的文化,也一起思考關於馬崗石頭屋與海女文化的未來,有比較接近深度旅遊的感覺。」

 

2023/05/06 馬崗漁村海女體驗一日遊,學生穿著草鞋在潮間帶認識藻類與貝類,並進行淨灘活動。

六月份的活動主題為「夏夜漁火:金山磺火、牽罟漁法體驗二日遊」,我們於夜間實地乘船到海上觀察全世界已罕見施行的「磺火漁法(蹦火仔)」,隔天則體驗了需要同心協力合作的「牽罟漁法」。活動回饋中,有同學說:「看到蹦火仔魚群從海面跳起來覺得很感動,也看到漁民的辛苦,更懂得珍惜海洋資源。」、「蹦火最後一瞥最是高潮,雖是大雨卻更令人興奮,等候是有福的!」有同學說:「除了蹦火仔,我可以辨別出差異的漁法就有3個,加上今天體驗的人工牽罟,就有5個漁法。各個都對應到不同的人力配置、船隻類型和目標物種等。再次謝謝大海開拓我的眼界。」也有許多同學思考到傳統漁業轉型的問題:「蹦火仔是產業轉型很成功的例子!由於那些漁夫以及團隊的在面臨供需不平衡或瀕臨產業絕境時沒有放棄這個獨特的文化,也因為他們有認知到這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才選擇了將蹦火漁業轉型為觀光體驗性質,雖然最初會有很多迷惘和不甘,但真的多虧了這些轉念,使觀光、漁業及生態又重新回到平衡。」相信有了實際參與的經驗,學生們都能感受到海洋生物的生命力與沿海居民依海而生的智慧,期待這樣的體驗能實質地回饋當地,使有失傳風險的文化得以延續下去,並使同學們對海洋有更豐富的想像與關懷。

2023/6/10-11夏夜漁火:金山磺火、牽罟漁法體驗二日遊,牽罟師傅示範早期牽罟漁法之後分配漁獲的方法

經過演講的認識與踏查的體驗,系列活動以「海有明天:海洋議題咖啡館 x 未來設計工作坊」進行收束。工作坊分成上下半場,上半場的議題咖啡館邀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董事張卉君、本校 STS 所校友劉湘蓉,以短講與輪桌討論的方式討論三大海洋議題:海洋廢棄物、海洋能源開發及永續漁業。在張卉君的短講「回應心中那片海:人與自然的關係修復」中,分享了他參與海洋生態工作中與海洋的美麗與哀愁的相遇經驗,並引用深層生態學哲學家 Arnes Naess 的概念,提醒大家「人與自然的關係等於人與自我內在的距離」,環境問題不只要從技術下手,更應該從根本改變心態,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在劉湘蓉的短講「綠能與藍海?離岸風電的多重宇宙」,則導論了能源轉型的時代背景與離岸風電的基礎知識,並分享許多深入漁民、政府、生態爭議的田野觀察感想,引導同學從技術面、環境面、社會面共同思考公共政策中權衡與犧牲的難題。

下半場的未來設計工作坊邀請未來敘事工場執行長黑喜與年年有鰆創辦人巫佳容,以下雜魚(混獲)的議題為材料,結合未來學設計方法進行解方的創意發想。活動回饋中,有同學學習到「不能只以岸上居民的角度思考,也要以海洋為出發點關注臺灣。」、有同學覺得「離岸風電的議題好恐怖」,可能因為有來自多元背景的同學,分別站在能源開發、生態保育、漁民生計的觀點正面交鋒,讓人感受到了議題的兩難與爭議性。有同學覺得「未來設計的活動很有趣,大家腦力激盪,想到的點子都很奇葩,想著想著會覺得未來好像可以無限創意迸發。」整體而言,有同學表示:「流程安排充實,討論議題好玩貼近生活」不可否認,一整天密集的工作坊在時間安排、流程控制上有許多需要取捨之處,能順利進行要特別感謝四位桌長恩齊、荔璇、承恩、錞易。有同學分享:「我在廢棄物桌的討論,跟離岸風電的演講收穫非常多,很喜歡兩位講者跟廢棄物桌的桌長,也謝謝最後一個環節的桌長和夥伴,一起討論出很棒的內容!」四位桌長都是社教中心 Joy for Young 跨域社群的成員,即使本身科系與海洋議題毫無關聯,仍願意接受桌長訓練的挑戰,細心準備爬梳資料、設計提問,使工作坊最期待的激盪效果得以實現,希望參與本系列活動的籌備,讓參與者與工作人員都更「博雅」了一點。

「生活在島上:我們與海的距離」系列活動圓滿落幕,要感謝的人、單位有很多,包括願意應邀分享的講者林楷倫、蕭堯仁、張卉君、劉湘蓉、黑喜、巫佳容,接受委託籌辦馬崗行的島內散步、協助規劃金山行的金山漫遊,以及所有遊程中願意分享他們生活的海女阿媽、磺火船/觀光船/牽罟工作人員,是他們咬牙撐過傳統技藝的寒冬,運用汗水與智慧使其重生,同學們才得以一覽先民技藝的璀璨。除了SDGs的推廣,社教中心的所有活動都致力於推廣跨校區、跨學院的交流,本系列活動嘗試兩次講座講者分別於光復校區、陽明校區實體出現,並以遠距教室的方式使兩校區同學得以共同參與,而踏查及工作坊則均從兩校區發車於目的地會合的方式進行,有不少回饋如:「兩校教職員師生透過這樣團體共學的方式,不僅學習到永續相關新知識,更可以凝聚共識產生共有的回憶及新校族群認同,希望未來有更多兩校區共同活動。」社教中心盧郁安主任表示:「針對永續議題設計一系列的活動,讓陽明交大教職生更能與世界連結,成為全球公民的一分子!社教中心日後也將繼續籌辦兼具交流與學習的活動,歡迎大家繼續一起『多元連結,體驗學習』!」

2023/6/4海有明天:海洋議題咖啡館 x 未來設計工作坊

 

活動與新聞